麗江古道藏家博物館講解員周志衡:以匠心傳文脈,用聲音譜華章

2025-05-26 11:38:20 閱讀量21793 字數(shù)1985


眼神專注、面帶微笑,時而用手指向文物的關鍵細節(jié),側身引導觀眾的視線;時而用清晰流暢的聲音,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觀眾娓娓道來文物背后的故事,他就是麗江古道藏家博物館的講解員周志衡。


帥氣、陽光是見到周志衡的第一印象,他的講解自信且專業(yè)讓人印象深刻。當你跟隨他的腳步走進滇西北茶馬古道民族民俗文化展廳、唐卡彩繪大觀展廳、曼唐展廳、東巴文化展廳等,你將會聽到昔日“山間鈴響馬幫來”的喧囂,領略到民族文化中獨特的藝術魅力;了解到藏醫(yī)的獨特診療方法,還會感受到納西族那古老而神秘的文化傳承脈絡……于周志衡而言,他不僅熟悉博物館里的每一寸空間、每一件展品,更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深厚的情感。


麗江古道藏家博物館的講解員周志衡。(供圖)


探索:以熱愛深耕“講解路”


“之所以選擇成為一名講解員,是因為我從小就喜歡表達,喜歡說話?!敝苤竞庹f,一路走來,自己將麗江的歷史文化故事生動地講述給參觀者,讓大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歷史、熱愛歷史,是一件幸福而驕傲的事。


如何因人施“講”是周志衡一直在探索的課題。他舉例說,對小朋友要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去表達,用活潑的方式講解;而年長一些的游客則對歷史文化感興趣,因此要講得深入細致一些;若是遇到專家學者,則需要拓展相關歷史知識,通過講述引起他們的共鳴和思考。


“我們每天會面對不同的參觀群體,他們和我們的互動每天也是新的,因此每名講解員在實際工作中都會不斷復盤、總結、擴充,站在不同年齡段及不同地區(qū)觀眾的角度去思考,把更多的知識和故事擴充到講解中,使講解內(nèi)容更與時俱進,使游客能更深入了解博物館所蘊含的魅力?!?/span>


周志衡深知,優(yōu)秀的講解員不僅是“知識的搬運工”,更是“故事的講述者”和“情感的傳遞者”。為此他經(jīng)常思索,怎么做才能讓講解更有溫度。他堅持定期更新知識儲備,認真研讀歷史知識;每天復盤講解過程,優(yōu)化表達方式;收集游客反饋,持續(xù)改進講解內(nèi)容,讓自己的講解更加鮮活。


多年來,大量的講解接待工作,讓周志衡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jīng)驗,形成了自己的講解風格,也收獲了屬于自己的榮譽。2025年,他榮獲了“舍不得的麗江·麗江故事大家講”麗江市導游(講解員)技能競賽“金牌講解員”稱號;獲得了2025年云南省紅色旅游講解員大賽“云南省紅色旅游專業(yè)優(yōu)秀講解員”等稱號。


周志衡獲得2025年云南省紅色旅游講解員大賽“云南省紅色旅游專業(yè)優(yōu)秀講解員”稱號。(供圖)


堅守:用2小時打造“爆款課堂”


無論是平時,還是節(jié)假日,麗江古道藏家博物館總是人氣爆棚。周志衡每天至少有3場講解,還經(jīng)常應同事、朋友請求加場。“人一多,我就更有精神。有時候,一天下來走的步數(shù)都是2萬多?!敝苤竞庑χf,他平均每場講解時間約1.5小時,經(jīng)常講到2小時仍興致勃勃。


據(jù)周志衡介紹,目前,麗江古道藏家博物館共有四大展廳,他的講解詞約有5萬字。“隨著展廳內(nèi)容不斷豐富與深化、科技手段持續(xù)創(chuàng)新應用,講解員光背詞可不行,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內(nèi)化,既要把講解詞讀薄,又要將它讀厚。”他說。


“今年3月,博物館《四部醫(yī)典》曼唐展廳獲得了‘優(yōu)秀公共文化空間案例獎’,展廳向公眾展示唐卡這項已經(jīng)傳承千年的民族傳統(tǒng)工藝并普及藏醫(yī)學方面知識?!敝苤竞庹f,作為一名講解員,每一次講解都應該百分百地投入。


隨著講解水平逐漸提高,周志衡發(fā)現(xiàn),他帶的觀眾在文物前駐足的時間更長了,并且他們會積極地提問和思考。他說,這就是觀眾對他最大的認可。  


“除了在本館的講解任務,我還積極參與到博物院各類社教活動?!敝苤竞饨榻B,近年來,隨著博物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講解員的工作也從單一的講解服務擴展到了豐富多彩的社教活動,這也吸引了更多市民走進博物館。目前,博物館設計了東巴造紙、非遺拓印、植物拓染、普洱茶傳統(tǒng)制茶等多個主題社教研學活動,講解員將各類文物元素與手工制作相結合,帶領大家在親手制作非遺紀念品的過程中感悟文化傳承的溫度與意義,實現(xiàn)從“觀展者”到“傳承者”的角色轉變。 

   

周志衡給觀眾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麗江融媒記者 段玉菊 攝)


堅守:在平凡中書寫文化擔當


在講解員光鮮的背后,是不為人知的艱辛。每天站立講解6小時以上,周末節(jié)假日更加忙碌,遇到大型接待任務時,常常需要連續(xù)奮戰(zhàn)數(shù)周。但周志衡從未有過怨言,因為他知道,自己手中傳遞的不僅是知識,還是文化的火種。他用專業(yè)與熱忱詮釋著文化工作者的擔當。


“從年輕懵懂,變成“傳幫帶”的師傅,千言萬語化作一個詞—堅守?!敝苤竞庹f,講解員每天要面對來自五湖四海的觀眾,在短短的兩三個小時內(nèi),自己要盡量成為展品與觀眾之間的“一座橋”,讓更多人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從悠久的歷史文化中汲取力量,他在一次次用心講解中不斷精進,用心、用情、用力講好麗江故事,讓更多的人喜歡上麗江。


fd96cb5a6861daa48be3277fbf912a9d.gif

記者/段玉菊

責編/和真羽

二審/李 橋

終審/楊國鈞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出品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nèi)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24小時網(wǎng)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88-5112277 舉報郵箱:LjrmTS@163.com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nèi)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掃碼轉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