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金葫蘆”,許多麗江人腦海中首先浮現(xiàn)的,是他與阿八根搭檔表演的幽默納西語小品。然而,他的本名和向軍卻鮮為人知。1968年出生的他,自4歲起便與納西族傳統(tǒng)文化結下不解之緣。在舅舅的啟蒙下,和向軍開始學習葫蘆笙,那清脆悠揚的樂聲,如同希望的種子,在他心中深深扎根、萌芽生長。此后,他懷揣著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四處拜師學藝,全身心投入到納西族傳統(tǒng)東巴文化的系統(tǒng)學習中。憑借這份執(zhí)著與熱愛,和向軍逐漸成長為麗江家喻戶曉的 “金葫蘆”。
和向軍在家練習東巴字。(麗江融媒記者 楊四見 攝)
點擊收聽▼
2009年,和向軍的努力與才華獲認可,先后被評定為市級“熱美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省級納西族傳統(tǒng)歌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身份的升格賦予他更重的傳承責任,深知非遺傳承時不我待,他廣開門庭招收學徒,至今已培養(yǎng)20余名弟子,為納西族非遺傳承注入蓬勃新生力量。
和向軍主持2023年第三屆瀘沽湖“女兒國”女子徒步大會。(供圖)
除了面向社會收徒授藝,和向軍還積極推動非遺進校園活動。讓孩子們從小接觸、了解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在心中播下非遺的種子。
和向軍參與非遺進校園活動。(供圖)
此外,他還通過展演展示東巴文化,帶領納西族非遺 “走出去”,讓更多人認識麗江的非遺魅力。
和向軍參加2024年中泰文化交流暨中國云南非遺巡演走進泰國活動。(供圖)
2020年對和向軍及麗江民間藝人而言意義非凡。當年4月,麗江民間藝人獲云南非遺全國巡展演活動組委會邀請赴北京展演。作為省級納西族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向軍深感使命在肩,迅速組織來自麗江古城、大東鄉(xiāng)、寶山鄉(xiāng)等多地的100余名民間藝人參與。在北京展演現(xiàn)場,《勒巴鼓舞》《拉伯載秧調》《仁仁蹉》《谷氣調》《含俄俄》《熱美蹉》等充滿麗江特色的節(jié)目輪番上演,向觀眾展現(xiàn)納西族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贏得現(xiàn)場陣陣喝彩。
和向軍參加2020年云南非遺全國巡展演暨麗江非遺北京專場活動。(供圖)
這些節(jié)目不僅是麗江非遺的集中展示,也是和向軍及眾多民間藝人多年來在傳承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的成果體現(xiàn)。如今,和向軍還積極投身于納西母語的傳授工作,從根源入手,讓非遺傳承工作向更深層次推進。
拉市海玫瑰節(jié)和向軍與新人合影。(供圖)
寫東巴字、說納西話、跳納西舞,做東巴婚禮主持,和向軍同時開展著6個與非遺項目相關的工作,在非遺傳承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和向軍參加2024年第二屆中老文化交流暨云南非遺走進老撾活動。(供圖)
這位納西族非遺傳承路上的 “金葫蘆”,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對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守與熱愛。他表示,將繼續(xù)帶領著他的徒弟們及眾多民間藝人,讓納西族的非遺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編輯/楊四見
責編/李 婧
終審/張衛(wèi)國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出品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