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世界遺產云南煥“新”記之麗江古城:“活”韻千年 “和”譜新篇

2025-06-14 15:28:27 閱讀量21614 字數3257


滇西北低緯度高原,一座雪山和一座古城,相守了八百年。


玉龍雪山終年不化的雪峰下,印度洋暖濕氣流在此駐足,化作萬千雨絲,年復一年雕琢出麗江壩子蔥蘢模樣。



壩子中央,唐宋元明清時期,逐步形成的白沙古鎮(zhèn)、束河古鎮(zhèn)、大研古城,共同構成了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鋪展開“雪山為屏、活水為城”立體畫卷。納西、漢、藏、白等民族,于高山河谷間構筑起美麗獨特家園。這里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傳統與現代碰撞融合,厚重文化和市井煙火交織并行……詮釋著“活”著的古城,成就了世界的麗江。


202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麗江古城,要求當地處理好保護和發(fā)展的關系,讓這座美麗的古城煥發(fā)新的光彩。


時光流轉,麗江古城仿若一本厚重的書,寫滿歷史的回音,又將冊頁展開向無盡的未來。


這里,新的故事繼續(xù)講述。


古韻新聲 涌動無限生機


陽光穿過懸魚飛檐,落于雕花木門,為木府臨摹出層層金邊。講解員和茂蝶身著納西族服飾,引領20名游客穿過石牌坊。



她指向陽光下光彩熠熠的“忠義”匾額:“這是明神宗萬歷皇帝欽賜。府內還珍藏著‘誠心報國’‘輯寧邊境’等11塊歷代皇帝所賜匾額,見證木氏土司忠誠中央政府,維護邊疆之史?!?/span>



踏入朱紅色大門,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沿中軸線莊嚴列陣,印證徐霞客“宮室之麗 擬于王者”之嘆。行走其間細細端詳,梁枋間精美的彩繪木雕留存著漢地、各民族工匠與畫師的合作筆觸?!靶沃剖刂性?,細部存納西”的營造智慧,讓中華民族“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價值取向在西南邊陲具象呈現。


登上藏書樓,東巴經、大藏經、六公土司詩集等中華文化瑰寶引得游客駐足驚嘆。和茂蝶的講解鋪陳出木氏土司治理麗江470年歷史:歷代土司延請漢、白等各族名師,與徐霞客、楊慎等中原文人以漢詩酬酢唱和。木府的一磚一瓦,與“鳳詔每來紅日近,鶴書不到白云閑”等詩情,刻錄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印記。



時序來到六月中旬,青石板上人影漸稠,40多位講解員足音不歇?!傲暯娇倳浂谖覀円Wo利用好木府這樣的重要文化地標,這是我們的責任?!焙兔苏氯梗蛳乱粨苡慰?。



木府回廊光影斑駁,俄羅斯游客斯維塔撐起畫板,淡藍的眸子凝視著眼前花朵。書本上的麗江化為親見的驚喜,她已計劃好下一次麗江之行,畫筆游走間,清麗的蘭花浮現紙面。


古城草木歲歲繁茂,一如城市生機勃勃。


當現代都市的玻璃幕墻從壩子邊緣圍合,麗江古城仍保持著舊時肌理。大研古城雪山融泉穿街繞巷,三坊一照壁的飛檐翹角間流淌出納西人家的日常;束河古鎮(zhèn)深深馬蹄印,低語著茶馬古道商貿傳奇;白沙古鎮(zhèn)盡頭,玉龍十三峰巍然矗立,凝固著納西人崇敬雪山的古老信仰。



古意中流淌的新聲,更添古城靈動??Х认闩c茶香交織,身著“披星戴月”的納西族阿媽與背包客擦肩而過,東巴文化博物館里,直播鏡頭將神秘東巴文、厚重古籍向世界傳遞。


古與新的交融中,科技為古城保護發(fā)展開啟新紀元。


麗江古城綜合指揮中心內,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以下簡稱古管局)綜合指揮辦公室主任張業(yè)兵緊盯實時切換的大屏幕,監(jiān)控古城內2.4萬余個煙感溫感、消防栓水壓檢測等設備,最大限度筑起“防火墻”。遺產本體安全系統對歷史建筑進行3D建模并實時監(jiān)測,守護歲月穩(wěn)固。


河道水質24小時實時監(jiān)測,VR助力游客“身臨其境”挑選餐廳……麗江古城“智慧小鎮(zhèn)”工程,從管理、服務到保護、體驗,讓數字因子融入城市肌理,推動景區(qū)管理現代化轉型。


古城不再是凝固的風景,而是一池源頭活水,涌動著無限生機。


文化之魂 躍入時代潮汐


“如果沒有文化,古城又有何分別?”距四方街不遠的“天地院”里,臺灣游客陳先生被正在上演的納西族傳統歌舞“熱美磋”深深觸動,言語間是對文化的敬惜。



古城喧囂尚未抵達此處,納西族男女以天井為臺,手拉手邊唱邊舞。歌者踏步回環(huán),歌聲層疊向上,似將沖出院落又隨日光驟然灑落,無伴奏的純粹歌聲,不假雕飾的渾樸舞步,描摹著原始的納西世界。


歌舞既停,余韻未去,與天地院主理人和學光短暫交談后,陳先生捐款2000元以示支持。


游客往來聚散,文化及藝術喚起的情感共鳴,讓這方天地消弭了地域界限,超越文化背景。


照壁前,兩位老者雙手緊握。


天地院是麗江古城打造的“文化院落”之一。自2007年起,麗江古城每年投入近千萬元扶持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展示工作,至今已達1.4億元,本地文化人也投身其中,各展所長。


官方力量與民間努力相向而行,為文化傳承筑牢根基。



如今,古城內30余處文化院落,或傳承東巴文字、或展示民族服飾,如珠玉串聯,形成“名人故居+非遺傳承+紅色記憶+藝術空間”的完整文化生態(tài)。


曾幾何時,麗江古城也面臨保護與發(fā)展之辨,在文化和商業(yè)間進退維谷。“古城本就因商而建、因商而興,事實證明,我們堅持的文旅融合是最佳發(fā)展路徑。”古管局副局長牛翔道出全市共識,保護與發(fā)展可以兼得,文化和商業(yè)應互促共進。



將文化內涵提升作為重要內容,麗江古城實行經營項目監(jiān)管標識制度,鼓勵發(fā)展民族歌舞、文創(chuàng)等公益性及經營性文化項目,對酒吧等業(yè)態(tài)不再新增,禁止發(fā)展破壞古城風貌的電子游戲室等。


更多富有文化的新業(yè)態(tài)正在注入。暮色四合,木府內一段塵封的土司風云在夜色中重述。游客化身徐霞客,在《遇見·木府》夜游項目中,以沉浸式、交互式體驗盡興而歸。


“利用晚上時段,場景現搭現拆,既不干擾文物,又增加文旅項目,提升游客體驗品質?!表椖控撠熑四緹槼剃U釋初衷。


劇本殺、研學游、民謠季……當文化元素以靈動方式植入商業(yè)土壤,成為可沉浸的體驗、可帶走的創(chuàng)意、可共鳴的故事,麗江文旅產業(yè)走上持續(xù)、健康之路,既留住文化根脈,又為古城活化利用拓展了想象空間。


心居古城 共享煙火人間


推開斑駁木門,咖啡香裹挾花香撲面?!拔蓓斂Х取庇杉{西民居巧妙改造,已成古城新晉“網紅”。游客品咖啡、賞民居,登上露臺記錄古城晨昏。



捧一杯云南小??Х?,老板娘陳秋男回想與麗江的初識:“原為散心,卻愛上了這里開放包容的氛圍。收入身份不再重要,在麗江,誰都能找到一方天地?!?年了,天津人陳秋南再未離開。她對麗江的情感還融入下午茶菜單,西式蛋糕換成了乳扇卷玫瑰醬、牦牛肉干配咖啡等云南特色,外來夢想與在地文化在咖啡香氣中悄然交融。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今日麗江一如過往擁抱四海:2024年,旅居麗江人數達14.5萬人。古管局聯合大研街道定期組織志愿服務、民族打跳等活動,“新麗江人”和原住民共同參與,彼此融合,皆有歸屬。



在游客眼中,古城或許遺世獨立,但對麗江而言,它從是城市的有機組成,以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資源,成為引領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的核心引擎。


以麗江古城為核心,麗江市系統打造玉龍雪山、老君山、瀘沽湖等景區(qū),以“文旅+”,嫁接體育、康養(yǎng)等產業(yè),形成山水陸空雪多元業(yè)態(tài)協同發(fā)展的生動局面,也成為促進民族團結、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海拔3050米上、玉龍雪山下,馬幫漢子弓身躍出,羊皮褂下脊背起伏如怒江波濤,馬蹄聲由近及遠,似千軍萬馬奔涌而來……東巴文化、茶馬古道、納西民俗輪番登場。



《印象·麗江》沉醉游客,也改變了周邊不少村民的人生軌跡。


后臺,53歲的徐光峰正統籌演出。這位納西漢子家在玉龍縣大具鄉(xiāng)頭臺村,是《印象·麗江》的首批演員。“一定要把劇團演員帶好,用演出展示家鄉(xiāng)的美?!?/span>


麗江玉龍雪山印象旅游文化產業(y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司世明介紹,演員來自納西、藏、彝等13個民族,均為附近村民。有500個農村家庭在公司工作,月均收入5000余元。他們走出山村,獲得穩(wěn)定就業(yè)和收入,幸福感滿溢,更因向全世界游客展示民族文化而充滿自信。



從麗江古城一枝獨秀到全域旅游多點開花,文旅產業(yè)成為麗江市經濟發(fā)展名副其實的支柱,悄然改變群眾生活。2024年,麗江市接待游客8064.33萬人次,旅游人均消費1718元、居云南省首位。旅游總花費1385.23億元,帶動相關產業(yè)戶均增收顯著。



當玉龍雪山漸染暮色,徐光峰在明亮的燈光中踏上歸家路。笑容中,他說出了最真摯的心聲:“現在生活真是和和美美,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他更相信,自己的下一代,一定能看到別樣的世界。


fd96cb5a6861daa48be3277fbf912a9d.gif

來源/云南日報-云新聞 譚雅竹 劉宇丹 和茜 李鐵成

責編/和真羽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24小時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88-5112277 舉報郵箱:LjrmTS@163.com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掃碼轉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