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風拂過麗江古城的五花石板路,帶著玉龍雪山的清冽與納西庭院的溫潤,在兩家門對門的客棧前打了個轉——這兩家客棧是止昔的“悠廬居”與“水云間”,是她從雅安到麗江,為自己和孩子撐起的溫暖天地。
▼點擊音頻聽節(jié)目
位于古城北門子云巷的“悠廬居”客棧與“水云間”客棧。(供圖)
2015年的秋天,原本在成都青城山都江堰經營客棧的止昔,帶著孩子來到了麗江。從雅安的雨霧茶山來到麗江的藍月星空,總覺時光清淺、靜心安然。
主理人止昔。(供圖)
止昔說,熱愛茶文化的她,第一次在四方街轉角聞到納西老人烤茶的焦香時,就知道“到家了”。于是,她先后盤下了北門街子云巷的這兩處相鄰的院落,院子的每一個角落都是與茶有關的溫柔。她的客棧沒有過分精致的商業(yè)化裝飾,卻處處賞心悅目:滿院的花草、充滿格調的布局,無不彰顯著主人對這兩個小院的用心與用情。大堂的八仙桌上擺著溫熱的蓋碗,普洱的醇厚、滇紅的甜潤、雪茶的清苦……讓客人沉醉在茶香中。二樓露臺的藤椅旁,曬著當季新采的茶葉,陽光透過枝葉灑在茶箕上,連空氣里都飄著淡淡的茶香。
客棧里隨處可見的茶文化。(供圖)
止昔和客人、朋友喝茶聊天。(供圖)
從止昔的客房設計,就能看出她對詩意生活的追求。除了躺在床上就能仰望滿天星辰的星空房,她還特別為到麗江享受旅居生活的客人打造了帶有小廚房的套間和兩居室套房,房間設施空調地暖小冰箱一應俱全。最特別的是,幾乎每個房間都有茶臺、茶桌、茶具,讓住店客人能真正享受在麗江與茶相伴的慢生活。
客棧的客房。(供圖)
客棧的客房。(供圖)
客棧的客房。(供圖)
麗江,似乎天生就有著一種說不清的魔力,能瞬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止昔對麗江的愛,藏在與鄰居的和諧相處中,也體現(xiàn)在她與客人的互動中。在麗江的這10年時光,她和兒子早已和周圍的鄰居打成一片,常常一起吃飯彈琴唱歌;當客棧背后的山坡開滿野花時,和客人一起到戶外喝茶、賞景;院子里的梨樹、花紅,是她10年間無論怎么裝修升級都不舍得動的。結果時,她最喜歡看小松鼠躥上跳下采果子吃,她也從不吝嗇將這份關于收獲的美好體驗留給住店客人。
周圍的鄰居們常在客棧彈琴唱歌。(供圖)
止昔和客人在野外品茶賞景。(供圖)
止昔在小溪邊布置茶臺。(供圖)
麗江的氣候養(yǎng)茶,更養(yǎng)人。濕潤的空氣撫平了生活的褶皺,如今的止昔,不施粉黛,素色棉麻衫上總帶著淡淡的茶香,笑起來時眼角盛著暖意??腿藗儛圩∷目蜅?,不僅為那一口熨帖的熱茶,也為這份“把日子過成茶”的松弛:在這里,沒有人追問過往的奔波,只有茶煙裊裊,與雪山、古城一起,構成了最安心的生活圖景。
水云間客棧院內。(供圖)
從客棧俯瞰古城夜景。(供圖)
如今,止昔的客棧不再只是她謀生賺錢的平臺,更多承載著茶文化的傳播價值。據介紹,她的茶葉已經賣到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她也坦言,正是麗江獨特的氣候、風景與人文,給予了她更多的靈感,也讓她抵達了很多人心中遙不可及的“詩和遠方”。
客棧小伙伴們正在打包茶葉發(fā)往全國各地。(供圖)
編輯/李婧
責編/趙文立
終審/郭俊燕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出品
【聲明】如需轉載麗江市融媒體中心名下任何平臺發(fā)布的內容,請 點擊這里 與我們建立有效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