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的秋陽漫過玉龍雪山,照進白沙鎮(zhèn)玉湖村一座青瓦木樓的庭院。帝溢居的老石磨吱呀作響,游客緊握磨柄緩緩轉(zhuǎn)動,乳白的豆汁順著磨槽流出,豆香隨風彌漫。
和玉月(圖右二)和游客在帝溢居納西家訪民俗體驗館院中打跳。(麗江融媒記者 段玉菊 攝)
“配合腰勁,磨起來省力,豆?jié){也更細膩。”帝溢居納西家訪民俗體驗館主理人和玉月站在一旁,笑著指導(dǎo)游客磨豆?jié){。這座由納西老宅改造的民俗體驗館,沒有華麗裝飾,卻讓每位到訪者與鮮活的納西文化撞了個滿懷。
老宅新生:一院一景藏著文化記憶
帝溢居遵循納西族“三坊一照壁”的傳統(tǒng)格局,滿院的綠植鮮花在秋陽下生機盎然?!靶r候最愛在院里玩耍?!焙陀裨孪蛴慰徒榻B,“院中的納西圖騰是家里的‘聚寶盆’,抬頭見天,低頭見家,這樣的日子才踏實?!?/span>
帝溢居納西家訪民俗體驗館工作人員在院門口迎接身穿民族服飾的小游客。(供圖)
老物件展區(qū)總是最聚人氣。馬幫銅鈴、東巴經(jīng)卷、傳統(tǒng)炊具……這些器物靜靜訴說著過往?!斑@些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納西人生活的印記?!焙陀裨抡f。
沉浸體驗:手把手觸摸文化溫度
服飾體驗區(qū)內(nèi),和玉月為游客仔細整理納西傳統(tǒng)服飾?!懊恳粋€納西女子,背上都披著一塊羊皮披肩,它能保護背部不被籃子磨傷?!庇慰投嗽斨R中的身影感嘆:“把納西族的‘披星戴月’的故事穿到身上,才真正理解了民族服飾里藏著的文化密碼?!?/p>
游客在帝溢居納西家訪民俗體驗館體驗?zāi)ザ怪?。(供圖)
東巴造紙體驗區(qū)里,和玉月的父親和杰林教游客搗漿、抄紙……然后帶著游客們,在自己親手制作的紙張上寫下一個個鮮活的東巴象形文字?!澳憧催@個‘山’字,多像咱們老家的山巒!”游客捧著作品愛不釋手。
蜜餞品鑒區(qū),酸梅子的酸甜味最是誘人?!斑@些蜜餞都是我母親做的,美味又干凈?!?和玉月一邊說,一邊給游客們遞上剛做好的蜜餞,“來嘗嘗,這可是我們小時候最喜歡的零嘴了?!?接過蜜餞,放進嘴里,先是一股甜香,然后是一絲微酸,讓人忍不住瞇起眼睛 ——這味道,是小時候獨有的記憶。
兩代接力:從守藝到興業(yè)的鄉(xiāng)村答卷
這個“95后”納西姑娘的返鄉(xiāng)決定曾令同齡人不解。2018年從韓國留學(xué)回來后,她和朋友在麗江市區(qū)經(jīng)營著一家頗受歡迎的皮膚管理店。2023年8月,面對家鄉(xiāng)旅游發(fā)展的熱潮,在父親建議下,她毅然回到了玉湖村。
帝溢居納西家訪民俗體驗館的蜜餞。(供圖)
“一開始確實困難?!焙陀裨绿寡?,“但看到父親為傳承文化付出的努力,我逐漸理解了這份事業(yè)的意義?!比缃?,她成了體驗館的“主心骨”——講解納西文化、運營新媒體賬號、開發(fā)體驗項目,讓古老文化煥發(fā)新活力。
父親和杰林是一位有著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2018年,目睹年輕人外出、老手藝失傳的困境,他毅然改造祖宅創(chuàng)辦了村里第一家納西文化體驗館?!袄戏孔涌罩?,老手藝沒人學(xué),我看著心疼?!睆恼砝衔锛街匦聦W(xué)習東巴文化,他一步步將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
女兒創(chuàng)新宣傳,父親堅守傳統(tǒng)。兩代人各展所長,不僅把體驗館經(jīng)營得有聲有色,還帶動了15名村民就業(yè)。“既能帶著鄉(xiāng)親致富,又能傳播納西文化,這就是我們的奔頭?!焙陀裨抡f。
未來可期:文化活水潤澤鄉(xiāng)村
面對未來,和玉月規(guī)劃清晰:設(shè)立東巴傳習點,讓村里的孩子從小接觸納西文化;開發(fā)“納西伴手禮”,讓游客把文化帶回家;借助新媒體平臺擴大傳播。
和玉月(圖右一)。(麗江融媒記者 段玉菊 攝)
如今的帝溢居已成為玉湖村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這里接待過八方來客。這座小小庭院,正成為一個納西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
“希望更多人來這里,深度感受納西文化?!焙陀裨抡f,只要有人堅守傳承,納西文化就會永遠鮮活。而帝溢居,就是這條文化長河中一朵充滿力量的浪花。
記者/段玉菊
責編/王君霞
二審/李 橋
終審/和紅軍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出品
【聲明】如需轉(zhuǎn)載麗江市融媒體中心名下任何平臺發(fā)布的內(nèi)容,請 點擊這里 與我們建立有效聯(lián)系。